当前位置:笔趣阁>综合其他>荣华锦绣> 分节阅读 6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分节阅读 6(1 / 1)

文锦绣敷了粉又画了眉,整体看起来大了几岁,显得端庄成熟。可扇子遮了大半的脸,只露出黑粗的眉毛和一双眼睛来,看着有些凶,配着娇滴滴的声音,场面十分怪异。文老太爷就呵呵的笑。闲话两句,让她回去了。、到来出了垂花门,文锦绣低声吩咐青杏:“关注一下立鹤堂,老太爷送客的时候回禀我一声。”青杏应下,扶了文锦绣的手,回了怡情居。待文锦绣用完膳,去看过罗氏,逗了一会儿笙姐儿,回来在美人榻上小憩了半个时辰,到了申初,青杏才回禀文锦绣:“刚刚文老太爷亲自送到了大门外”文锦绣挥手让她下去,自己呆在屋子里发呆。谈了这么久。不知道自己走后,还谈了什么反倒对亲自送到大门外的事毫不惊讶,文老太爷连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事都不避讳那人,自己从前又没听说过这号人物,那么肯定与一百五十万两有关了,说不定,这钱就是给了他。直到酉时,长房送完了客人,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,李氏才派了贴身的大丫鬟绿容来问:“二小姐可还好”,文锦绣恍惚了一阵子才笑着说:“我好着呢不过睡多了还没缓过劲儿来”青杏上前打赏了绿容两个四分的银锞子,文锦绣就让她快回去,“别让娘担心”丫鬟绿容笑着接了赏,奴婢这就去回禀太太”打了帘子出去。三太太在春聚院吃了排头,但看着妯娌间一向打圆场的李氏居然说出那样恶毒的话,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长房四房,只能找崔姨奶奶诉苦。却在去了一趟立鹤堂之后诡异的消停了下来。“听说三奶奶都有些诚惶诚恐”青葡就从小丫鬟嘴里捡了有趣的事儿来说给文锦绣听。三太太平日里待自己的儿媳林氏虽然不错,但该立的规矩也没少立,摆出一副婆婆的谱来。林氏生下长子后,日子才好过了些。三太太何氏在长房洗三礼上没脸,回去怎么都会在儿子儿媳面前阴阳怪气几句才是,却在找了崔姨奶奶之后和颜悦色起来,难怪林氏这样惶恐。文锦绣却想着,如果三老爷回来,三房一家先后知道了分家和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事,联想今天李氏和周氏的举动,怕是会认为长房和四房暗通款曲,联合起来对付三房。恐怕又有得闹腾何氏眼里只有银子,偏偏又不是讲理的人。文锦绣头疼,决定去商量李氏。叫了青葡进来服侍她净面,又换了件家常穿的湖色嵌嫩黄色芽边的褙子,带着青葡青杏去了芳正院。李氏对于文锦绣的到来很惊讶。文锦绣没有搬去怡情居之前时常腻在李氏屋子里,没有请安一说。后来李氏陆续生了五爷文锦绪和六爷文锦纾,芳正院里住了五位主子,还有众多丫鬟婆子,十分拥挤不便。文锦绣就提出搬到怡情居,李氏看她整天跟着弟弟疯玩,也没个闺阁小姐的样子,就同意了。搬到怡情居之后,文锦绣起的晚,下午基本上在芳正院顽,李氏心疼女儿,就免了她晨昏定省。待到文锦绪文锦纾到了七八岁搬去了外院,李氏想让文锦绣搬回来,文锦绣却过惯了潇洒日子,不想回来了。还好小李氏进了门,又生了仲哥儿,李氏才不至于那么寂寞。文锦绣笑着向李氏问了安,撒娇的叫了一声“娘”就跑到李氏坐的黑漆雕水胜浪子八步床边。李氏慈爱的看着她,摸了摸她的头,问:“你也累了一天了,怎么过来了吃过饭没有”文锦绣笑嘻嘻道:“哪有娘累还没吃饭呢准备到娘这里来蹭一顿”“想吃什么你爹和你大哥二哥被灌醉了,歇在了外院,今晚估计不过来了”“想吃些清淡的,今儿没什么胃口。”文锦绣打了个哈欠,吩咐青杏给她拿了草绿色织金绣锦鲤戏莲的迎枕来靠着,整个人懒洋洋的。李氏就心疼的道:“你这样还不是累着了”吩咐绿容去催厨房快些上膳,又跟文锦绣说“用晚膳就早些回去洗漱安置罢好好歇两天。”文锦绣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,苦笑道:“也是。三叔父回来了怕是要劳心劳力了”李氏也知道分家的事,听了女儿这么说,叹了口气道:“谁说不是呢”语气怅然。文锦绣就开门见山的说:“娘我有事跟你说”把身边的青杏青葡打发了出去。李氏看她神色郑重,向身边的袁妈妈颔了颔首。袁妈妈等人向李氏和文锦绣行了礼,鱼贯而出。李氏就问:“什么事”文锦绣把今天听到的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事给李氏说了,又说了自己的猜测:“您说祖父是不是打算重起海上生意所以才把湖广的生意给了四叔父,广州的商行还在里边呢”瞒下了自己听壁脚被陌生男子发现的事。李氏十分吃惊,半响没有说话,文锦绣却看见她右手的拇指在青花瓷茶杯的杯沿上来回婆娑。过了一刻钟,李氏长呼了口气,眉头多了几分思虑。她问文锦绣:“你是不是去听壁脚了。”声音中带了丝疲惫。不是疑问句而是肯定句。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事,家里连大老爷文河都不知道,可见老太爷有心瞒这件事,而与这事有关的三老爷却在回京的路上。文锦绣喃喃的说不出话。而李氏这时侯显然没有与文锦绣计较听壁脚的心情。只说了一句“以后不可如此”就叫了丫鬟摆膳。李氏虽然常训诫文锦绣食不言,文锦绣却从没放在心上。今天两人却是谁都不想说话,用膳的气氛顿时沉闷起来,丫鬟婆子们大气都不敢出,屋子里只剩下杯盘碰击的声音。文锦绣强忍着说话吃完饭,待丫鬟婆子撤了桌,青杏服侍她用茶漱了口,看着慢条斯理喝茶的李氏,忍不住问:“娘,三房那边怕是会闹起来,咱们要和四婶婶商量吗”李氏心中一沉。她只得了文锦绣一个女儿,又从小活泼懂事,又得文老太爷喜欢,自从搬出去后,对女儿的关注就少了些,颇有些溺爱的味道。没想到纵容的女儿这样无法无天。好好地大家小姐,不守规矩听壁脚不说,还大喇喇的非议长辈。难怪文老太爷派了刘妈妈教她规矩。这要是嫁了人还不被婆婆妯娌看轻,笑话没规矩。想到这里,她沉声道:“这些事自有我和你父亲商量,你就不用管了”语气有些生硬,“你早些回去歇下罢”文锦绣知道惹了母亲不快,又想着何氏要闹起来也是文三老爷回来之后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就行了礼,告了退。不想刚出正房门,李氏清冷的声音就从内室传了出来:“你这几日好好跟刘妈妈学学规矩,温习女则女戒,还有针撇女红,我每日都要检查”文锦绣脚步一顿。不就是听个壁脚,她没想到娘这么生气。这真是要逼死了她啊不由撒娇唤道:“娘”“回去罢”屋内李氏冷硬道。文锦绣就瘪了嘴回怡情居。等娘消了气再说。文锦绣想。可李氏铁了心要让文锦绣学规矩。见文锦绣依旧我行我素,便吩咐了刘妈妈盯着她,每日必须抄女则或女戒一篇,绣一方帕子或一个荷包。开始文锦绣不干,可刘妈妈寅正就拉了她起床,在她耳边念女训之后,文锦绣投降了,老老实实的抄书绣花。几天下来,文锦绣的字大有长进,勉强离了狗爬的范围,进入可认阶段,针线却一直都是能缝的水平。文锦绣从来没有这么期盼过自己的三伯父归家,也第一次怀念三伯母何氏吵闹的嘴脸。到时候母亲就没工夫折腾她了罢可文锦绣没等来三伯父的消息,却等来了嫁到保定府的姑太太带着儿子回家省亲的消息。王文氏是文老太爷的长女,也是唯一的女儿。嫁的王家是十几年前戍边有功的新贵,近几年又尚了先皇后所出的长福长公主,嫡枝在京城也算得上是如日中天。连带姑太太嫁的王家旁支也是水涨船高。不过王家祖籍在保定,除了嫡枝寓居京城之外,其余子孙都在保定。保定离京城虽然只有三、四日的距离,姑太太嫁过去二十几年,回来的次数屈指可数。现在又是当家太太,怎么丢了一堆家务事,突然回来省亲了。文锦绣懒得去想,她已经要憋出病来了。刘妈妈劝她“姑太太来了,按理您该去拜见”却不想文锦绣来了脾气,“母亲让我少出门,不去”刘妈妈脸色顿时不太好看。这边姑太太回来带了自己的次子王卫昌,母子二人先见过李氏,在李氏安排的汀兰馆梳洗过,就去了文老太爷出。三房四房的都带了家眷去立鹤堂见礼。这边文锦绣还在闹脾气,刘妈妈只好道;“二小姐如此,怕是会让人议论大太太教女无方了说长房没有规矩”文锦绣躺在床上就翻了个身。她虽然气母亲头一回对她说重话,又拘了她在屋子里,却不想母亲走出去让人指指点点。刘妈妈见有希望,又继续道,“何况三太太都去了,芝麻点大的小事都能让她说出西瓜大来,您不去,她肯定在老太爷面前排揎大太太”文锦绣想到几天前在春聚院给何氏没脸的事,叫了青杏进来,磨磨蹭蹭的从床上爬起来。刘妈妈松了口气,还好二小姐是个听劝的。青杏和青葡服侍文锦绣换了件藕荷色绣海水纹的褙子,梳了垂挂髻,只簪了两只掐丝珐琅缀青玉玉兰花的簪子,整个人显得恹恹的。到立鹤堂的时候,三房四房的人都已到了。大家坐在厅堂里说话,一屋子人熙熙攘攘,气氛愉快,好不热闹。花厅左边坐了一个穿大红色织金喜鹊登枝纹锦缎褙子的中年妇人,梳着圆髻,戴着西洋珠翠花,脸上带着笑意,看着却有些严肃。她的右手边是一位看着十七八岁的男子,穿了青色杭绸直缀,眉目清朗。想必就是王文氏和王卫昌了文锦绣先向文老太爷行礼问好,然后就是四位长辈,接着是同辈的兄弟姐妹还有王卫昌了。李氏的欣慰夹杂着心疼,三婶的快意,四婶婶的调侃,长房兄弟的担忧,仲哥儿筠姐儿的嬉笑,文锦秦夫妇的沉默,文玉妆的怜悯,文锦继的关心,统哥儿婉姐儿的不谙世事这些人的情绪被文锦绣一一看在眼里,心中却平静起来。就有小李氏上前向文锦绣介绍王文氏母子:“是你姑姑你表哥”文锦绣向王文氏笑着见礼,“姑姑表哥”王文氏看了文锦绣两眼,笑的矜持,给了她一块羊脂玉雕事事如意的玉佩做见面礼,文锦绣笑着接了。只是王文氏的眼光,带着审视和打量,好似在看一件货物,让她十分不舒服。在她和王卫昌见礼时,王文氏的眼光还一直跟随着文锦绣,似在观察她的一举一动。王卫昌的却和他母亲不一样,目光清和,举止有礼,透着良好的教养。、亲事文锦绣从来不是忍气吞声的人,直直的就向王文氏看了过去,似笑未笑的问;“姑姑怕是许久没见过我这个侄女了吧看了侄女这么久,让侄女我都不好意思了难道我脸上有东西不成”王文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悦,“没想到绣姐儿长得如此漂亮罢了”不咸不淡的语气让人怎么听都像是在嘲讽,一边的王卫昌却是脸色微红。难道我以前是丑八怪不成文锦绣腹诽,还欲再说什么,文老太爷就插了话打断她,“你个不饶人的你姑姑来了也这般无礼”文锦绣就委屈的看了文老太爷,“我这不是看姑姑给了我一块羊脂玉佩,以为姑姑特别喜欢我嘛”带了三分幽怨三分自怜,看的一边的王卫昌心头直跳。屋里人都哄笑起来,王卫昌也跟着大家一起笑。王文氏的脸色却带着一丝不虞。三太太冷笑,四太太却露出津津有味的神情。文老太爷笑着摇头,让文锦绣带着屋子里弟弟妹妹和王卫昌出去顽去,“好好转转,在这里只怕闷得慌”屋子里将近一半人就起身行礼,由文锦绣领头带了,长房的文锦绪文锦纾、二房的文玉妆、四房的文锦继文锦统,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立鹤堂。出了立鹤堂,文锦绣却叫了文锦绪和文锦继,小声道:“你们陪着表少爷。”文锦继知道她不耐烦,笑着应了,文锦绪只沉默的点了点头。两人上前一左一右的陪着王卫昌说话,又介绍哪里种了什么,哪里适合赏景,十分热情。王卫昌就回头看了文锦绣一眼。文锦纾和文锦统在三人后头嬉闹。文锦绣就和文玉妆落在了最后头。文锦绣遗传了李氏,长得高挑,身量纤秾合度,皮肤白皙,眉毛浓密,鼻子小巧,一双眼睛明亮有神,又让人看不透彻。虽不是倾国倾城,也是中上之姿。而文玉妆身量纤弱,柳眉杏眼,樱桃小嘴,不像何氏,倒像崔姨奶奶。文玉妆穿了缥色素面窄袖绫衣,缃色梅兰竹襕边的月华裙,套了藕荷色褙子,褙子上只绣了几朵疏落的小花。头上更是只簪了两枚白鹤花玉簪。整个人像江南女子一般柔弱温婉,和明媚大方的文锦绣在一起却是各有千秋平分。她看见王卫昌回头看文锦绣,抿了嘴,突然问文锦绣;“二姐,你怎么不陪王表哥说话”文玉妆长得不像三太太,性格也不像三太太。三太太争强好胜,她却与世无争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